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我国目前需要和正在进行的康复患者中,脑卒中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导致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呈上升趋势,而脑卒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即是偏瘫[1]。偏瘫多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受限甚至完全不能活动,常伴有同侧肢体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因脑卒中患者多出现肢体运动受限和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2]。所以脑卒中患者除了积极的对症治疗,还需要加强康复护理。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或MRI检查,以《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偏瘫的诊断作为依据。所有患者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无精神病史、无血液病史、恶性肿瘤和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2.33.1)岁;脑梗死31例,脑出血17例。治疗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4.23.5)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2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康复护理模式。

1.2.1.1体位护理 患者的体位摆放主要以维持良肢体位为原则。在床上坐立时,可用软枕垫于后背,使患者躯干保持正常伸展的体位。髋关节与床面保持垂直的体位,于患者膝下垫软枕,双膝稍微屈曲;患者卧于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屈90~100,腕、肘关节自然摆放,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屈曲向前;患者卧于患侧卧位时,其患肢下垫有软枕,肢体向前伸展,前臂旋后,健侧膝、髋屈曲,医务人员应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

1.2.1.2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急,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能力,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向其及家属讲解康复治疗后痊愈的实例,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利用暗示和鼓励等方法对患者心理进行调节,以便患者能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1.2.1.3饮食指导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禁烟禁酒。

1.2.1.4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由少到多,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小到大。正确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为其制定具体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计划。患者偏瘫肢体活动以被动活动为主,上肢主要做手臂抬起放下、肘关节伸展弯曲、手腕关节旋转、向前向后摆动、手指的抓握运动;下肢主要做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弯曲、脚踝关节旋转、向前向后摆动、脚趾的伸展弯曲动作,10~15 min/次,2~3次/d。

1.2.2治疗组 采用中西医综合康復护理模式。在常规西医康复护理模式进行的同时,加上中医康复护理模式。

1.2.2.1针刺治疗 上肢不遂取风池、极泉、尺泽、合谷、八邪、外关、曲池等穴,下肢不遂取委中、三阴交、环跳、风市、昆仑等穴,每日晨时治疗,补虚泻时,每次留针30 min,7~10 d为1个疗程。

1.2.2.2电针治疗 取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布、阳陵泉、悬钟等穴位,每次选2~3对穴,刺入后进行提插手法,使感应向远处扩散,然后通电30 s,停止3 min后继续通电30 s,可重复3~4次,使患者产生酸胀、麻电或热烫等感觉,并使有关肌群出现节律性收缩。

1.2.2.3肢体按摩护理 对患侧肌肉及手指部位,下肢主要按摩膝盖、脚踝、足部,每个关节按摩10~15次,2~3次/d。按摩从患侧到健侧,动作应轻柔、缓慢、稳健,避免患者出现疼痛感。对于肌张力较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宜采用安抚性按摩,使其能尽量放松;而对于肌张力较低的肌群,如上肢伸肌,宜进行按摩结合揉捏。

1.2.2.4推拿 推拿患者肢体为主,取风池、肩井、天井、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等穴位,采用推、拿、接、擦、捻、搓等手法,1次/d,30 min/次。

1.2.2.5热敷护理 采用中药烫疗组方(薏苡仁30 g,益母草30 g,川木瓜30 g,白芷20 g,芍药20 g,红花15 g,羌活15 g,胆南星10 g,制半夏9 g,细辛3 g),将药方包于布袋中熬煮,药包温度保持40~50 ℃,按经络循行方向从阳至阴、自上而下熨烫患肢,30~40 min/次,1次/d。烫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变化,以免药包烫伤患者。

1.3评价标准

1.3.1使用Fugl-Meyer(FMA)评估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评分50分:患肢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患肢明显运动障碍;85~90分:患肢中度运动障碍;91~99分:患肢轻度运动障碍[3]。

1.3.2使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分为良、中、差3个级别。良:评分60分,轻度功能障碍,可独立或部分完成日常活动;中:评分60~41分,在协助下完成日常活动;差:评分40分,不能完成日常活动,生活不能自理[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卒中多是急性发作,发作1 w后多出现偏瘫、行动困难、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其回归社会的生存能力。中医学上认为,脑卒中偏瘫主要是由于气血不通、阴虚血瘀、经络阻塞,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5]。研究认为,经常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可提高神经的可塑性,通过康复治疗让偏瘫患者肢体由被动运动转换成主动运动、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6]。近年来,针刺、电针的广泛运用,为康复治疗恢复提供的新的方法。通过电针良性刺激,激活神经细胞,促进脑血管侧肢循环的建立,起到填补神经缺损作用,提高了患侧肢体肌力,配合中药,活血益气、滋补肝肾达到内外兼修的治疗效果[7]。中医穴位按摩可改善患者的瘫痪情况,其通过穴位按摩起到活血化瘀、打通经络的作用加速患者康复速度的作用[8-9]。另外,其他中医康复护理如肢体按摩、推拿、热敷等,也起到促进肢体血液循环,进而增强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因此,正确的康复护理需贯穿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

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值得临床应用上推广。